它们有些成为民居、小酒馆,有些摇身一变,成了教堂。在当地居民的用心经营与维护下,老屋自带安详的生活气息,庄重、沉稳,风度翩翩,像当地上了年纪的绅士。
从英国毕业后,我去了亚洲金融之都香港,从事软件高级分析工程师。
每个大城市的生活节奏都一样:快,香港更不用说了,寸土寸金,还是全球最拥挤的大都市。
工作4年后,我辞职回到深圳。其实那几年的深圳,人人都把『赚钱,赚大钱』挂在脸上,连讲话语速都和香港没什么区别。
回国后,我也逛了许多村镇,感受却有许多不同,许多村落里都是一副残旧破败的模样。年轻人跑去城里,村中留下来的都是老人和儿童,零星几户。
这些原本古朴魅力的老村落,都渐渐失去了生活的痕迹。
我怀念在英国去过的海边小镇,有教堂,有酒吧,住着维多利亚风的民宿,很安详的生活。
但我更心痛,看着从小长大的地方,日益没落,我总觉得,自己应该做点什么。
2012年的夏天,一个午后,我和朋友出去溜达,不知不觉走到了较尾场。
那时的较尾场,是我们的『私家海滩』——游人不多,可以和朋友安安静静地聊天,散步,享受一点仅存的慢时光。
海面时而平静时而涌动;海浪时而轻柔时而澎湃。在这里,没有灯红酒绿,很安静,满眼都是蓝色。
我们经常一坐就是半天,时光不知不觉流逝。这里经常让我想起英国的海边小镇,想起维多利亚风的民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