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展品为元明清时期的石雕,它是由清代的石享堂、元明时期的石虎、石羊、石骆驼等组成的。虽然地上、地下未分,时代各异,大小无别,来源不同,但仍延续了中轴线两侧相向排列石像生的基本原则,可起到对传统文化教育普及的作用。现收藏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。陵墓石刻是指在陵园坟墓范围内,根据古代礼法等级而设置的石雕石刻。我国自南朝(420—589)开始,陵墓石刻的形制逐渐确立,其后得以发展,规模化、制度化、等级化、艺术化,上至帝王,下至平民,人死必为其建坟、陵,立碑石。陵墓石刻有地上、地下之分:地上如石人、石马、石虎、石羊、石骆驼、石狮子、石麒麟、石獬豸、石桥、石门、石碑、石坊、石幢等,地下则有石玄宫、石享堂、石宝座、石棺床、石墓志、石人、石兽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