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 主页国粹茶艺

泡茶茶艺场境茶的仪式图片 (5/5)

时间:2017-02-20 来源:未知 编辑:admin 阅读: 手机版
泡茶茶艺场境茶的仪式图片 (5/5)来武夷山必去看十八道,十八道是武夷岩茶传统的冲泡技艺。说到茶艺,要捋顺个大致的历史发展脉络才好。茶艺历史可追溯至唐代。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,唐代赵州从谂禅师曾经以“吃茶去”来接引学人;后来才成为分享茶的仪式。唐代煮茶,多用姜盐添味,世称姜盐茶;宋初流行点茶法,把茶叶碾成细末,冲出来的茶汤要色白如乳,《观林诗话》载,北宋苏轼喜欢凤翔玉女洞的泉水,每次去,都要取两瓶携回烹茶。苏轼本人很注重茶的养生效果,吃完饭后用浓茶漱口,可解除烦腻。明代起开始流行泡茶。所以可以看到,茶艺在历史基础上是发源于中国的,是从中国古式的泡茶手法来延展出来的泡茶方式。中国茶艺历史悠久,因为文化的几次断层,到近代,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,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。(冈仓天心《茶之书》)直到茶艺从台湾复兴起来,传回内地。逐渐被重视起来。各种茶艺比赛,各种茶会雅集,窈窕淑女,纤纤素手,摆弄那一泡茶。多少对茶的理解,对岁月的体悟,都没有。她的动作是空的。首先,茶汤应该永远是主角。器之美,境之美,人之美,席之美,都是服务这个主角。茶汤,不是指狭义的杯盏中的的汤水,刘勤晋老师说,中华茶艺所呈现的茶汤之美包含茶叶的形、色、香、味。中国有六大茶类,又有各种加工类的茶,元素还是极为丰富的。其次,茶艺应该文质并重。质,是指茶艺的内涵之美;文,则是一整套茶艺的外在表现形式,如服装、道具、表演程序和表演技巧。文与质两者互为辅助,但尤重意境,我们采访茶艺相关的老师,几乎每个人都强调这一点。所以,一个合格的茶艺师,是应该内外兼修的。近年来,茶文化的复兴,中外茶艺的交流越来越频繁,我们经常可以在茶博会上看到韩国茶礼的表演、日本茶道的表演。与我们不同的是,这些演示者都是有一定年纪和阅历的长者,沉稳质感、意韵深长。而我们常常是一些年轻的女孩子。我们经常有这样的困惑,为此,专门请教了武夷学院的王丽老师。日本的抹茶道是日本僧人来我国访学后模仿宋代的点茶操作,最先就是在寺庙,所以非常重视仪式化的一种操作。在日本想要学习点茶,往往要经过师傅几个月的考核观察,师傅认为你有学习茶艺的潜质以后,才会将茶艺传授,并且在传授的过程中,发现你没有慧根,还是随时可以终止你的学习的,所以,没有一定阅历和积淀的长者,一般很难在日本学习到点茶的。相比日本学习茶艺的门槛,国内茶艺师的门槛是比较低的,很多女孩子多是半路出家,经过短期的培训,持证或无证上岗,懂得泡茶就成为茶艺师了,这些人多是对茶一知半解,仅仅懂得冲泡,模仿动作,但是对茶文化的知识知之甚少,甚至一知半解,这对茶文化的推广其实是不利。但这并不是说年轻女孩子不适合学茶艺,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,懂得茶叶的专业知识,学过茶文化,会泡茶会讲茶,把茶叶的知识讲得头头是道的,也都是很欢迎的。茶艺仅仅让人觉得泡茶动作很美,是不够的,泡一壶好茶,要用一颗爱茶的心,与茶汤真诚地对话。若茶艺仅局限于注重完成泡茶动作、茶器摆设、品茗环境建构,只是流于形式,是唱独角戏,而情景之美、意境之韵才是该追求的境界。

TAG标签:
反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