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唐代以前包括魏晋以前饮茶是作为药用的,这个说法起源于神农氏,魏晋以后茶逐渐由药饮转变为饮料。关于唐代饮茶的习俗,刚刚结束的北京大学赛克勒
博物馆“昔年茶事——河南巩义新出唐代茶器”展,正是一个非常直观的了解渠道。展品中有出土的陆羽烹茶图陶俑、各式唐代茶器,通过这些文物,我们更加明确的了解到唐朝人是以煎茶为主,茶饼经过加工后于釜中煮过再饮。 到了宋代饮茶习惯发生改变,改为点茶,又称斗茶。把茶末置于盏内,用茶瓶注汤点之,称之为点茶。在宋代饮茶流程中可以看到,人们将团茶碾碎后置于盏中,注入沸水以茶筅充分搅拌,使之均匀混合,形成乳状
茶叶,表面形成极小的白色泡沫,犹如白
花布满碗面,使茶膏不易散去。在这样的习俗中,黑色的茶盏因为方便人们观看茶膏而受到喜爱,其中就以福建的建盏尤为出名。现藏于日本的中国宋代建盏已成为日本国宝级文物,比如,著名的宋代曜变天目盏,此盏黑如星空上的蓝色天目,被形容为“一手可握的宇宙”,这样的曜变天目盏确实十分珍稀,类似的器物目前我国只有杭州市出土的半只曜变天目盏;另外,油滴天目盏和兔毫盏也是建盏中的著名品种。从鉴定的角度来看,流传有序的建盏与盏托传世品目前多存于日本,在国内能见到建盏多为出土器物。所以现在古玩市场可以见到的建盏多为窑址出土,多有残疵,出土痕迹明显:口沿有磨损,多数包银口、铜口;反之若品相相当精美,又无可靠传承记录者多为可疑。